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“无限之城”

发布时间: 2024-01-02 08:11:39 作者:水冷调温除湿机

  小时候,家里买了一台海尔冰箱,售后定期会寄一本新产品手册,图文并茂、制作精良,在当时算是很高大上的科普读物。因此每期都会被我搜集来翻上几遍,一次发现封底写着“如果您有任何创新的想法,都有机会通过海尔帮你实现。”小编一时心潮澎湃,胡思乱想了几天,把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写在纸上让父母寄给海尔,而后自然是石沉大海,但那时幼小的心灵即萌发了“要是有一天能把生活中灵光一闪的想法实现就好了”的感叹。

  1月4日,总理到深圳“柴火创客空间”考察,3月5日,总理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,提出制定互联网+行动计划,“互联网+”上升为国家战略,近日,《Vista看天下》杂志报道了“创客”。“互联网+”、“创客”到底有何魅力,让它一时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?从度娘里大段专业词汇堆积的解释,终于弄懂一二。一言以蔽之,随信息技术的大发展,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,现在的创新模式从“科研人员做出什么大家就得接受什么的创新模式”(即创新1.0)向“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说出想法,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来实现的模式”(创新2.0)跨越,于是独善其身的“互联网”开始进化为心系天下的“互联网+”。而以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融合各行各业后产生了质的变化:

  上述质变还都是网络时代的创新,“互联网+”自有独特的运作模式。欧盟2006年提出的生活实验室、2001年开始的美国创客模式(也叫个人制造实验室)、我国特色的“三验”应用创新园区、还有维基、众包、众筹等典型创新2.0模式不断涌现,纵观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模式,颠覆了我们对传统行业界限的认识,作家也有一定的可能被邀请参加智能水杯的研发,文科生也可能在APP应用编程中不亦乐乎,个人的创新将不再停留在创意阶段,而会在不远的某天变成现实,“互联网+”模式更强调了以用户为中心,共同创新、开放创新的核心内涵。

  那么,当互联网与城市相遇,城市会变成怎样? 是科幻小说、科幻电影?亦或是宫崎骏动画?对于未来城市,人们从不缺乏想象力,各类超级城市纷纷跃入脑海。

  俄罗斯《真理报》曾对所有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里的未来城市有一个刻画:拥有惊人高度的摩天大楼林立其中,许多飞行器忙碌地穿梭其间。

  宫崎骏《哈尔的移动城堡》是陆上的移动城市,而可移动的还有海上漂浮的生态城市。

  小时有没有幻想过为什么人们不建一个巨大的盖子把城市盖起来,这样避免夏天太热、冬天太冷,也再无刮风下雨以及随之而来的堵车、泥石流等之扰……日本设计了的高4000米容纳50-100万人的XSeed 4000摩天巨塔,智能城市,能全自动控制内部气候。虽说现阶段难实现,但总是推进一大步!

  理想很丰满,而现实依旧骨感。仰望完星空,让我们重新再回到脚下的大地吧。从生产到生活,看创新2.0时代的城市进阶之路。

  新兴经济城市。据预测,至2025年,互联网将有可能是在中国GDP增长总量中贡献7%到22%,互联网+经济的发展从消费转向企业应用导向。深圳作为全国最早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城市,2010年互联网产业收入增长47%,达到350亿元,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/7,电子商务、广告网络、在线游戏、搜索引擎是主要增长领域,已成为国内资讯化程度最高的城市,建立互联网产业园区14个,超过1000家互联网公司入驻。广州和杭州是另外两个互联网经济之都,广州集聚了UC优视、YY欢聚时代、3G门户、网易、腾讯/微信等本土移动网络公司,电商有唯品会、梦芭莎,新闻聚集有ZAKER,搜索有宜搜等,杭州则形成了一只庞大的电商产业矩阵,以阿里巴巴为“航空母舰”,旺盛科技、浙江磐石、浙江珍诚医药、镇江明通科技、佑康电子商务、和平钢铁网、泛城科技等一大批“巡洋舰”紧随其后,之后还有数十万小型电子商务企业。未来掌握核心技术的大型城市仍是“互联网+”时代最大受益者,而其服务将会使不同城市之间的生活品质更趋扁平化。

  智能城市。城市理论家迈克-戴维斯(Mike Davis)的“想像的都市主义”目前在韩国松岛国际都市实现,这是一个从零开始建设的智能城市,它的社区、医院、公司和政府机构将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;数字技术深入住户房屋、街道和办公大楼,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城市支端末节连为一体。只需一张智能卡,居民就能轻轻松松完成付款,查询医疗记录、开门、汽车启动、购物,它有清洁的空气、水、以及低碳能源系统,提供优越的生活品质。“或许,我走在马路上,环保指数就在我眼里;或许,我窝在家里的沙发上,医疗远程诊断正在进行中;或许,我从会场赶往机场,行李已经运送上飞机……”虽然人们对由于智能设施的更新过快带来“松岛建成之时技术上已落后”,以及企业入驻不尽人意有所诟病,但松岛国际都市所描述的智能生活图景已经足以鼓舞所有人。英国近期提出建软件定义网络(SDN)城市,成为一个完全可编程化,涵盖全市范围的数据网络,推动物联网、无人驾驶车、以及交通、环境监视测定与能源管理等智慧城市应用。广州计划于2016年开始展开此项行动。智能城市正在加速向我们走来。

  宜居城市。信息技术扩展了我们的视野,让我们也可以随时时刻知道世界另一端发生的事情,而从虚拟网络返回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,也许三公里内的幸福才是影响我们真实满足感的现实所在。一家企业规划的幸福社区中,学校、医疗、生活缴费、身份识别、甚至菜场蔬菜价格变更均纳入一卡系统,孩子放学乘坐校车时会向家长提示,学校食堂吃饭信息可智能支付,通过穿戴设备随时检测个人健康,居家候诊即可了解医院科室分布以及排队状况,还可实现服务预约、订餐等各类生活服务。城市居民需要的并非尖端高科技,而是贴近生活的服务。互联网在线预订和评价催化了服务业向上门服务、个性化定制的转变,雕爷的河狸家美甲,号称解放手艺人,网络预约美甲师上门美甲,泡泡网提供上门干洗服务,还有上门洗车、上、上门理发,通过评价系统,服务的质量还可有所保证。

  从“智慧城市”到“互联网+城市”,从重视硬件建设到满足“人”的宜居生活,“互联网+城市”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让未来城市的智慧骨架更加血肉丰满,值得期待。

  “毫无阻碍、毫无限量的信息流将导致“距离的消亡”,因此最终可能将消除城市存在的必要性。”

  前段误入一个CodeForPublic朋友圈(CodeFor最早出现在美国,是技术人员通过搭建一个网络站点平台,使人们使用已有的知识可以相互帮助,进而达到提高社会效率目的。著名的案例是已成功的解决了美国消火栓被埋大雪中,夏威夷的报警器保护,西雅图的众包清扫下水道口树叶等),看到一群技术人员在讨论建立各种公益平台,诸如帮助农村提供安全饮用水的APP、老年人与子女沟通的APP、寻找失踪儿童APP、免费编程培训APP等,除了线上的开发,还定时组织线下的活动,发动更多人参与进去,他们热情、果敢、互帮互助的态度令人动容。“互联网+城市”不只是一种技术融合城市生活的理念,更是让人们在信息时代重新寻回社会归属和责任的途径。

  互联网+城市将带来无限可能,城市的边界或许会消失,有一天科幻世界描绘的未来城市也许真能实现,但最重要的是,我们仍能看清方向,一直能寻找到回家的路。